标签归档:读书

我与地坛

上个周末读了史铁生的《我与地坛》,对他的北京话印象深刻。北京方言和河北方言差不多,读他回忆的那些故事,不觉间想到了自己的童年。摘录其中的几段暂作为读书笔记吧。

我的梦想

  • 也许是因为人缺了什么就更喜欢什么吧,我的两条腿一动不能动,却是个体育迷。
  • 我希望既有一个健美的躯体又有一个了悟人生意义的灵魂,我希望二者兼得。

好运设计
史铁生20岁时双腿瘫痪,很不走运。所以他常常在床上想如果有来世,自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命运。他设想了一个完美的命运,一个完美的人,最好生在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。在乡下不好,在贵府名门也不好。下面这段对于生在农村的我来说感触很深。

  • 降生在什么地方也是件相当重要的事。二十年前插队的时候,我在偏远闭塞的陕北乡下,见过不少健康漂亮尤其聪慧超群的少年。当时我就想他们要是生在一个恰当的地方他们必都会大有作为,无论他们做什么他们都必定成就非凡。但在那穷乡僻壤,吃饱肚子尚且是一件颇为荣耀的成绩,哪还有余力去奢想什么文化呢?所以他们没有机会上学,自然也没有书读,看不到报纸电视甚至很少看得到电影,他们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,便只可能遵循了祖祖辈辈的老路,日出而作日入而息,春种秋收夏忙冬闲,日复一日年复一年。光阴如常地流逝,然后他们长大了,娶妻生子成家立业,才华逐步耗尽变作纯朴而无梦想的汉子。然后,可以料到,他们也将如他们的父辈一样地老去,惟单调的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注定的痕迹。而人为什么要活这一回呢?却仍未在他们苍老的心里成为问题。然后,他们恐惧着、祈祷着、惊慌着听命于死亡随意安排。再然后呢?再然后倘若那地方没有变化,他们的儿女们必定还是这样地长大、老去、磨钝了梦想,一代代去完成同样的过程。或许这倒是福气?或许他们比我少着梦想所以也比我少着痛苦?他们会不会也设想过自己的来世呢?没有梦想或梦想如此微薄的他们又是如何设想自己的来世呢?我不知道。我不知道。我只希望我的来世不要是他们这样,千万不要是这样。

记忆与印象1

  • 故事有时候是必要的,有时候让人怀疑。故事难免为故事的要求所迫;动人心弦,感人泪下,起伏跌宕,总之它要的是引人入胜。结果呢,它仅仅是一个故事了。一些人真实的困苦变成了另一些人编织的愉快,一个时代的绝望与祈告,变成了另一个时代的潇洒的文字的调遣,不能说这不正当,但其间总似拉开着一个巨大的空当,从中走漏了更重要的东西。

这段其实是说史铁生的“姥爷”,一个国民党抗日军官,在“解放”时被小人算计,最后被执行枪决。他说这其中必定隐匿着一个故事,悲惨的,或者竟是滑稽的故事。但他不想去考证,不想让这成为一个故事,一个供后来人消遣的故事。

记忆与印象2

  • 模仿电影里的行动,是一切童年必有的乐事。...... 因而,曾有一代少年由衷地向往那样的烽火硝烟。(“首长,让我们上前线吧,都快把人憋死了!” “怎么, 着急了? 放心,有你们的仗打。”)是呀,打死敌人你就是英雄,被敌人打死你就还是英雄,这可是多么值得!故而冲锋号一响,银幕上炮火横飞——一批年轻人撂倒了另一批年轻人,一些被怀念的恋人消灭了另一些被怀念的恋人——场内立刻一片欢腾。
  • 我独自看那“编剧”后面的三个字,早已懂得:有为,与爱情,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。但暂时,亦可在心中长久,而写作,却永远地不能与爱情无关。

想念地坛

  • 再看那些老柏树,历无数春秋寒暑依旧镇定自若,不为流光掠影所迷。我曾注意过它们的坚强,但在想念里,我看见万物的美德更在于柔弱。...... 柔弱,是信者仰慕神恩的心情,静聆神命的姿态。...... 但要是“爱”也喧嚣,“美”也招摇,“真诚”沦为一句时髦的广告,那怎么办?惟柔弱是爱愿的识别,正如放弃是喧嚣的解剂。

读这部分的时候,突然想到某人的温柔。我想,温柔也是一种很难得的美德吧。

  • 写,真是个办法,油然地通向着安静。写,这形式,注定是个人的,容易撞见诚实,容易被诚实揪住不放,容易在市场之外遭遇心中的阴暗,在自以为是时回归零度。把一切污浊、畸形、歧路,重新放回到那儿去检查,勿使伪劣的心魂流布。

我想,不仅是写,读也是这样。读到文中几段反思自己的恶的部分,我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虚伪。很多事,并不因为没有人追究你,你就能逃脱惩罚。也许在某个午后,往事会一幕幕袭来,丑陋的内心暴露在阳光下,痛苦与悔恨充斥心间,而你却什么也做不了。借用《一个女孩》中的一句话:当你无法说抱歉的时候,你的错误就变成肉中刺。

希望在这个浮躁的世界,仍然能做一个真诚的人,诚实的人。… Read the rest

走出迷惘

今天是2018年的第一天,回想过去的一年,忙碌、希望、难受、顿悟、反思,经历了很多,觉得有必要写下来(其实还是跟风和矫情),作为成长的见证,然后为新年做一个新计划。

时间回到2016年8月,辞职后找工作,然后去了THS。 事后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。9月入职,感觉工作很不开心。10月国庆期间做了一个手术,感到很烦。11月从THS辞职,然后又是找工作。这次没有想像中那么顺利,西溪那边基本都是创业公司,不想去。当时收养了一小猫,留恋在西溪的环境,不想去滨江。后来觉得可能真的无法在西溪找到工作,没办法来滨江了。12月来到Glority,感觉还行吧。不过可能还是自己适应能力比较差,加上没有自信,前期做的并不好。我得感谢我的领导CCC,关键时刻给了我很多启发,也让我找回了自信。后面的工作算是走上正轨了吧。

对于我,2017年的关键词应该是忙碌。工作上很忙,零经验做windows界面开发,有很多东西要学。同时空闲时间也读了一些书,看了几部可爱的动漫和一些老电影。

读书

经济学原理(by 格里高利・曼昆)
还在THS的时候,同事YY给我推荐了这本书。16年读了《微观经济学》分册,17年读了《宏观经济学》分册的一部分,读完感叹原来教材还可以这样写。理论介绍得很充分,很详细,然后每章都有对应理论的实例分析和练习题。书中介绍的很多理论,如比较优势,供求定理,歧视经济学等,都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做了非常好的解释。我觉得这本书应该成为大学必修课的内容,它值得每个人学习。
今年如果有空,还想再复习并整理一遍《微观经济学》,然后读《国富论》。

正义的成本(by 熊秉元)
这本书是初恋推荐给我的。不过我一直没有去看,直到17年才在看完经济学后想起来。这是一本法律经济学的入门读物,书中的大部分内容现在已经不大记得了,大概是对生活中的现象从法律和经济两方面做出解释和指导。这本书没有《经济学原理》中那么多的理论,更多的是针对生活的案例提出一些比较好的思考方式。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提到的2种思维方式:假设性思维和财富最大化。

丑陋的中国人(by 柏杨)
这本书是一本杂文集,其中收录了柏杨先生在各地的演讲稿和发表在杂志上的一些文章。书中指出了中国人的各种丑陋之处:脏、乱、吵,窝里斗、不团结,死不认错,讳疾忌医,明哲保身,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鉴赏能力,奴性,崇古,不求上进,权势崇拜,只我例外,不讲是非,只讲“正路”,责备贤者等等。柏杨先生把中国人丑陋的原因归结为“酱缸文化”,大概就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的集合。这本书更多的意义在于自省,对照书中的各种陋习,时刻反省自己。

野火集(by 龙应台)
这本书是龙应台在80年代所发表的抨击时弊的文章的合集。当时台湾还处在集权统治之中,这本书里的文章就是针对当时的种种黑暗、丑陋的社会现象和制度进行抨击。尽管这本书写在80年代的台湾,但其中所涉及的黑暗和丑陋在当代大陆仍然存在,其中的评论放到现在仍然发人深省。在台湾民主化后,人民开始被另一种敌手所困扰:一种以庸俗浅薄为时尚、以“绝对娱乐”为目的、以行销消费为最高指导原则的生活哲学。但我感觉这好像不单单是台湾遇到的问题,而是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在面临的问题,包括大陆。摘录其中的一句:我也确信那个不公的体制得以存在,是因为个人允许它存在;比体制更根本的问题,在于个人。

一个女孩(by 陈丹燕)
这是陈丹燕的一本自传体小说,写的是她小时候(文化大革命时期)的一些经历。主要写了那个年代发生的种种匪夷所思和令人恐怖的事,以及她自己的感受。总的来说,读起来是那种平静中带着悲伤的感觉,也有一点矫情。摘录其中一段如下:老人脸上诚实地面对孩子的神情,像一根针一样刺痛了我,那里我明白了,人的心都是那样柔软,柔软的心是那样珍贵。当它呈现在你面前时,就像跌破了皮肤的伤口,干净、新鲜,不能用手指碰,一下也不能碰,不然那心会很疼,但人有一颗柔软干净的心是多么好。

奇怪的是它被归类于儿童文学,我并不认为儿童能在没有相关背景的情况下读懂。

除此之外,还读了弗洛姆的《爱的艺术》,主要讲了怎样自爱和爱人;野夫的《江上的母亲》,主要是野夫的回忆文章和散文,文笔很好;还有前同事yjy推荐的《刻意练习》,主要讲了学习的方法,在某一领域成为专家或者杰出人物需要“刻意”地练习。

技术方面,读了《人月神话》,《Effective C++》,《clean code》,《Professional C# 5.0 and .NET 4.5.1》(Part 1)和《WPF编程宝典》(看了一部分)。其中,《Professional C# 5.0 and … Read the rest